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社科团体 > 社团简介
阳江市文化交流协会
时间:2015-08-25 10:58    文章来源:阳江社科网    字体:[ ]   

●阳江市文化交流协会简介

  阳江市文化交流协会是阳江地区爱好经济文化交流研究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结合的法人市级经济文化交流研究社团,协会经阳江市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在市民政部门注册,于2002年2月成立。

  协会宗旨是:坚持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和谐统一,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团结全市经济文化界人士,广泛开展经济文化、文化艺术、企业文化、科教文化、文化理论、文化公益、旅游文化、生活文化等有关文化内容的交流研究与合作,为促进阳江地区的文化交流,繁荣阳江文化事业而努力。 协会服务于经济文化建设,关注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发展,关注人生文化公益,并致力和市内外各有意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共同合作,开展文化与经济、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科教、文化与生活、文化与公益等的交流研究与合作。  协会依托阳江面向广东幅射全国,寻求发展。

  协会创办或与有关机构社团单位合办有关经济文化交流报刊,为促进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交流与发展,为企事业单位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进行交流宣传提供连通的纽带,为协会会员和社会联谊人士传播经济文化信息提供交流平台,为提升协会成员的正能量,振兴阳江文化提供展示自我的园地。

  协会以文化为纽带,增进与阳江各地区、广东省各地及全国人民的友谊。树立阳江在全国的新形象,加强阳江与各地城乡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为增进彼此在中华文化有关领域的了解和沟通,促进阳江与各地的交流发展,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助力“中国梦”而奉献力量。

  协会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团结阳江地区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力量,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开拓进取,创新局面。

  协会实行会员注册制,吸收民营企事业单位为团体会员,吸收爱好文化经济交流联谊者为个人会员,吸收具有人生激情有能力者担任理事以上职务。协会现有会员五十余人,分布在阳江市内外,并与国内三十多个省市二百多名社会贤能人士和三十多家公民办报刊社建立了友好联谊关系。

  协会现为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团体会员,与中华当代经济文化联盟、北京黄葵文化艺术中心、沿海企业文化交流中心、当代作家创作研究中心、中华文艺家杂志、沿海文学创作中心、北京作家报、广州人生杂志、等多家机构单位团体携手合作,联办交流报刊,联谊互动,传递文化经济信息相互支持,并致力于加强对外交流,与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友好人士携手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促进阳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阳江市交流协会历史沿革

  “阳江市文化交流协会”的前身是“阳江市文艺学会”,“阳江市文艺学会”的前身是“阳江市漠阳文艺学会”。“阳江市漠阳文艺学会”创办于1993年3月,由柯博元、张文秀、陈计会等人发起,联合阳江地区五十多名文学艺术爱好者创立而成,并同时创办会刊《漠阳文艺报》(阳刊字第068号);1996年学会并创办《沿海诗报》(阳刊字第041号);1997年4月“阳江市漠阳文艺学会”更名为“阳江市文艺学会”,会刊《漠阳文艺报》更名为《漠江文艺报》(阳刊第08号);1997年11月阳江市文艺学会创立属下机构“沿海文学创作传播中心”,合办《沿海诗报》;2002年2月5日“阳江市文艺学会”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更名为“阳江市文化交流协会”,会刊《漠江文艺报》更名为《沿海文艺报》(阳刊字第023号); 1999年《沿海文艺报》、《沿海诗报》阳内刊号同时改为粤Q 刊号并去掉“报”字出版。阳江市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和原阳江市文艺学会属下机构沿海文学创作传播中心合办的《沿海文艺》报共出43期,《沿海诗报》共出26期后两报因经费困难停办直至2008年,2009年两报被中华当代经济文化联盟兼并接管,由中华当代经济文化联盟体当代作家创作研究中心、北京黄葵文化艺术中心、沿海企业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联合中心、北京际引力生态环境艺术中心等多家机构公司单位联合主办,协会冠名合办《沿海文艺》报,原属下沿海文学创作传播中心同时由中华当代经济文化联盟兼并。根据内部协议约定,阳江市文化交流协会拥有在该报上开辟专版专题宣传的权益,会员平时信息均有权在报上刊发。2011年阳江市文化交流协会先后加入中华当代经济文化联盟成为其团体盟员单位。2012年,阳江市文化交流协会加入了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成为其团体会员。

●阳江市文化交流协会内设机构部室

  ★协会办公室。        ★协会图书出版编辑部。      ★协会企业文化策划中心。

  ★协会文学创作中心。  ★协会书画交流中心。▲协会信息部。  ★协会经济研究室。

友情链接